隨著礦井開采時間的推移,資源不足的問題日益顯現,受地質條件影響,英崗嶺煤礦礦井的生產規模由原來的5個回采面縮減為3個回采面,產量較去年相比減產,如何在現有的條件下優方案、抓接替、異資源,增產量,維護礦區的長治久安是當務之急。結合自身實際,英礦成立以礦長為組長的領導小組,下設安全攻堅、生產任務與成本控制、經營管理與投資控制三個小組,多措并舉,大力開展“質量效益提升年”活動,促進企業科學發展。
抓工程質量,增安全效益。
本著質量保安全,安全增效益的原則,該礦以打造精品頭面為抓手,狠抓質量標準化工作。設立了采煤、掘進、機電運輸、等八個專業組,加大對工程質量管理與考核。工程質量嚴格按新標準執行,重點加強動態檢查,規定在動態檢查中凡被副總工程師以上領導檢查出的問題,一律作為安全質量標準化考核的依據。
抓煤炭質量,增產品效益。
為抓好煤炭質量,該礦制定了新的《煤炭質量管理辦法》,成立了煤炭質量管理小組,加強了職工質量意識教育,牢固樹立了“質量是企業生命”的思想。要求各采掘連隊必須將煤質管理納入生產管理的重要日程,并制定相關質量管理辦法。
抓方案優化,方案出效益。
“方案出效益,方案保安全”已在全礦形成共識。各分礦不斷優化方案,根據井下實際,合理擺布生產戰場,切實抓好生產接替,為礦井生產創造有利條件。一是東村分礦409工作面尾上遇一大斷層因地質構造復雜,工作面提前收尾,為了緩解掛零緊張的壓力,經這方案優化,341、342工作面提前接替。二是橋二分礦為了抓采掘掛零,及時調整了生產方案,集中開采1222面,創造條件施工1226工作面,確保正常接替,避免了產量和效益大起大落。三是伍家分礦在主采工作面條件差的情況下,在東翼采區積極尋找資源,圈出311工作面,可采儲量1.3萬噸。既保證了主采工作面的正常接替,又保證了煤炭質量。
在煤炭市場不緊氣的行情下,英崗嶺煤礦規范動作,挖潛堵漏,通過保安全,穩質量,增效益,力爭實現全年生產指標。